文廟[南京市浦口區文廟]

文廟[南京市浦口區文廟]

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、江南貢院以西,即南京孔廟、南京文廟、文宣王廟,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,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,也是中國四大文廟,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、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,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,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,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。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,主要由孔廟、學宮、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,占地極大。有照壁、泮池、牌坊、聚星亭、魁星閣、欞星門、大成殿、明德堂、尊經閣等建築。南京夫子廟四毀五建,最後一次破坏於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。1985年夫子廟修葺後已接待遊客一億多人,平日接待遊客在十萬人次以上,節假日均達三十餘萬人次上,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,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。

基本信息

歷史沿革

江浦文廟,自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遷建曠口山後至清鹹豐之前,一些建築屢經重修和重建。宣德五年,知縣嚴迪等重修並立科貢題名碑。天順中,知縣彭烈重建戟門。成化十二年,重修大成殿。二十一年,知縣肖育重建欞星門。弘治十二年,知縣胡昉大修(文廟)。

清康熙十年,知縣徐龍光重修大成殿,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知縣甘國埏等重建大成殿。雍正四年,知縣項維正等重修大成殿,重建東西兩廡、戟門。乾隆二十六年、三十九年、嘉慶十五年、道光十八年又多次重修文廟。時至鹹豐年間,這組建築的絕大部分便毀於兵燹。鹹豐以後,清廷又復建江浦文廟。同治五年,總督曾文正以浦邑應繳牛本銀八千兩檄縣留存興建。知縣吉昌挪用未還。光緒四年,知縣李春藻倡議集捐並以邑人稟請移建縣署舊基。光緒六年(1880年),金陵善後總局檄委候補知縣朱之乾督造大成殿、戟門五楹,環以牆垣。光緒十四年(1888年),知縣程鑫續造東西兩廡。這次復建的文廟已規制不全,僅有大成殿、兩廡、戟門及垣牆。

此組建築歷經六十餘年至內戰後時,尚基本完整。此後,因年久失修,戟門及兩廡相繼殘毀,到了五十年代中期,文廟就僅存大成殿。這座僅存的大成殿先後被用做糧倉庫、劇團排練房,十年-期間,一度成為武鬥場地,嗣後,又為無線電廠用做烤漆車間,再以後,便被變壓器廠改做倉庫。

1998年5月,區文化局呈文區政府提出文廟修復管理的建議。此建議很快就得到了區委、區政府和市文物局的支持。市文物局撥款20萬,區政府配套60萬元人民幣,再現它初建時的雄姿和風采。

建築形制

據地方志記載:“洪武二十四年,知縣仇存仁自浦子口城遷建曠口山縣治東。其中為大成殿,兩翼為東西廡,左右為祭器庫、為齋湢房。(大成殿)前為戟門,門右為鄉賢祠。(戟門)前為欞星門、為屏門,左右柵欄一座,中為泮池,池南為照牆,牆南為天開樓。(大成殿)以東為門屏,(門屏)右為文明樓,(樓)後為明倫堂,(堂)東為日新齋、西為時習齋。(大成殿)最後為崇聖祠。”縣誌還羅列了這組建築之東的一組縣學建築,於此可見洪武二十四年修建的江浦文廟這組建築已是規制畢具。此種形制,後為清代所沿襲。清代文廟的一般格局為:由南向北依次有照壁、泮池、欞星門、大成門、大成殿,崇聖殿等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